抒情散文

导读
最新推荐
每月精选
推荐排行
获赞排行
文章
励志文章
亲情文章
爱情文章
友情文章
校园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人生感悟
散文
抒情散文
爱情散文
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情感故事
感人故事
诗词
现代诗歌
古诗古词
爱情诗歌
爱情古诗
作文
作文宝典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登录 | 注册

游梵净山的散文

散文精选 时间:2023-05-11 23:48

游梵净山的散文1

一直都想为故乡的梵净山写篇文章,歌颂它的文章多的不能多,自己那时也没信心能写好,奈何时间一直都不凑巧,这不赶了趟,灵感也乍泄了出来,如有神助。压在心里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想它的思绪一下子把我拉到了2018年第一次去观光心中的神山——梵净山。

在这里我也要啰嗦几句,简单的介绍一下。梵净山是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好了,下面跟随我我的回忆一起去游览梵净山吧。

当时是在护国寺下了车,我跟朋友们开始登山。山势时宽时窄,时陡时缓。对面,万米睡佛绵延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之巅。沿着石阶,一路停停走走,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虽然错过了杜鹃花和鸽子花开的季节,但那些翠绿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片绿叶上都有生灵在跳动。路上,间或相约一簇两簇叫不出名的野花,谛听林中不时传来的鸟鸣声声,寂静的山间增添了几许情趣。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仿佛步入梦境中,阵阵松涛是梦的呓语,树叶是梦的衣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静静地泻在山路上,一簇簇斑驳,一簇簇绿意,一簇簇红色,一簇簇鹅黄,色调不时变换,心境也随着变换。嫌幽静了些吧,忽然传来阵阵响声;喧闹了些吧,忽然又梦一般的沉寂。阳光时而透过树叶照射在地上,时而又收敛它的万丈光芒,一刹那间,水雾如轻纱笼罩过来,从头到脚就有了阵阵凉意。在梵净山,几分钟、几秒钟你就经历了一个季节的变换。

风吹起,绿浪翻滚,耳畔传来猛兽般的怒吼——传说中的山神在呐喊,响彻在梵天净土间,响彻在天际流云间。风停了,复归平静,一片寂静。黑匣子,一个我并不喜欢的地名。但我们分明穿行其间,参天古树,藤蔓,怪石,沟壑……所有的奇观一一呈现在眼前。穿越黑匣子,穿越时空的相约,仰望着天空,一片雾霭,俯瞰山脚,阳光像一束绸带,缓缓移动,绕过山峦,绕过树丛,绕过溪流,像翻卷着的画卷,一页页地展现在眼前,缤纷着我们的心绪。

薄刀岭!剑走刀锋,是怎样一种险?两侧悬崖峭壁,万丈深渊。没有胆怯和畏惧,那些古木张开双臂簇拥着我们。“十月怀胎”同样很俗的名字,藤蔓间竟长出十种树,虬枝盘旋,相依相偎,不离不弃,大自然竟把人间的许多玄理阐释得淋漓尽致。看那石壁间,一棵树直插云霄,一棵树沿着石缝悄然生长,一棵树招摇闯荡,一棵树依附着藤蔓攀爬……高调、内敛、张狂、默然……在这里你能读懂很多。

尖刀峡(剪刀峡)则把险峻横陈开来,只容一个人穿过,下面是陡峭的山崖。你正领悟着山野的情趣,山野的宁静,倏忽间呈现在面前的是一种险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你站在险处往下看,山涧溪流犹如白练,苍松古柏巍然屹立,你感受到了一种遗世独立,崇高、渺小、粗犷、婉约……一种真实而细腻的情感浸润着疲乏的心灵。

壁立千仞,鬼斧神工,这是滴水崖。水滴顺着山崖滴落,山更幽静,路更漫长。那些水滴不时溅在头顶,不时溅在身上,从头到脚心就有了一种潮湿的感觉。我们选择一处休息,回望来时路,三个多小时的跋涉是惊叹,是慰藉——穿越险象环生的薄刀岭,历经摄人心魄的剪刀峡,所有的困顿和迷茫忽然涌起,像梵净的云雾,升腾、舒展,消释在层层山峦之间。

醉心于这样的绿色,醉心于这样的历险,幽灵一样游走在梵净云霞之间,行进在翠绿之间,心就多了一份平和、从容和淡定。攀登金顶,擎天一柱,直插云霄,默默守望了几千年、几万年,天荒地老,守望原来就是这样的荡气回肠!

红云金顶,吉祥金顶,平安金顶,佛光映照,所有的期盼和祝愿,所有的爱恨情仇,瞬间化为一缕云烟游离于记忆之外。向往金顶,佛光缭绕,你触摸到的是真实的虚幻和虚幻的真实——跋涉成了你无可抗拒的理由。铁链从山顶至山脚,宿命般地,默默承载着,庇护着,隐忍着,一茬茬行人攀爬着,唏嘘着,庙宇里梵音响彻,世俗与佛之间有时仅一步之遥。皈依、超度这些佛学词汇虽然有些陌生,但是在忙碌之后选择短暂的休憩,短暂的忘却是一种回归。一种超越。攀爬几步后,有人选择了退却。临界之处,退比进更险要。

朋友一声“小心”似有退下的意思,我鼓劲:挑战自我,勇往直前;我那个伙伴腿脚不听使唤,胆战心惊,我叫他轻点声,别扰乱军心。一老妪患癌症多年,在一女孩陪伴下,一步不停地攀爬,于她是挑战极限。对比之下,健全的我们骨子里缺失点什么,特别是看见两个中学生中途拉着铁链小心翼翼往回走,我们心底里迸出两个字:懦夫!

拉着铁链子一步一步往上爬,耳畔风萧萧,身旁万丈深渊,不寒而栗!而登高的欲望像离弦的箭,抵达成为最终的目标。

走在天桥上,梵音阵阵,云雾在脚下缭绕,忽然间,一道霞光穿过云雾,直逼心间,这是佛光么?久违的金顶,久违的佛光,久违的感动!(作者:张宋林)

游梵净山的散文2

说到梵净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贵州的警官杨雪晴演唱的《我的家乡梵净山》。“我的家乡梵净山,红云金顶入云端,云梯万步天路远,风雨飘飘几千年……”后经毛阿敏用空旷虚阔的声音翻唱恰如那一处梵天净土,道的是“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

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的梵净山自古以来美誉甚多,古时就被称为山中太白以及“天下众名岳之宗”,梵净山最高主峰海拔2572米,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也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方圆七百多里。“梵净”二字取佛家超凡脱俗之意,相传为弥勒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五大佛教圣地”。

如黛的山脊上,八千级石阶犹如天梯从黑湾河底遥遥地向上伸将开去,一时隐没于丛林中不见,一时又陡地冒出边来。亦步亦趋,无数高的树,矮的木不断成为下一站的背景,越往上越艰难,从海拔2300多米处抵达金顶那一段尤其凶险,直挺挺的山峰上硬生生开凿出一条狭窄的石路,从山脚下就这样拾级而上,做到不半途而废仅凭豪情是不够的。

梵净山“九十九溪”蹒跚于山岭间,掩映在茂林下,最后汇成了十一条主要河流,呈放射状分布,成就了一路上的急流险滩,纵使有人带着尘世间的无限怅惘前来,此时也都化作了片片扬花消逝于其中。小鸟鸣叫不绝于耳,翠生生的,更显得山峦幽静,山回路转处听得似有涧泉欲奔涌而出,仿佛很远,慢慢的又好象近了,突然眼前画面打开,一袭飞瀑挂在山崖,倏忽水花飞溅,顿湿衣衫。

四时的梵净山皆有韵致。若是四五月去梵净山,那时候风景别有洞天,因为山势高峻,背阴的地方还沉醉在冬日的梦里,积雪还未完全消融,向阳的一面已到处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枝端的新绿已悄绽新芽,半腰的杜鹃花渐次开放,映红了山峰,芬芳怡人,和那已铺上了绿毯的山地相携相扶,缭绕的云雾缠绵不休,像飘渺无依的薄纱,似真似幻。

在梵净山的诸多景点中,红云金顶是其核心,蘑菇石是它的名片和象征,还有万宝岩、天仙桥、万卷书等,这些都是不容错过的胜景,更有佛光*幻影*云海是梵净山的三大奇观,若是运气好可以碰到佛光和幻影,五彩缤纷的光环里,有人的影象被放大了很多倍,人动影动很是神奇。

有金顶的山很多,比如娥眉山,但是像梵净山这样拥有两个新旧金顶的尚且少见的。沿着铁链扶摇直上,身体忽然腾空,风和云在身旁聚散分离,有诗为据“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恍然间成为叱咤天地的英雄,繁华红尘事尽数淡去,惟有脚下步履持重坚定。站在旧金顶,天空很近,脚下便是漫漫的云海,对面比它低了160米的新金顶沉浸在云雾的海洋里,梵净山本也是个云雾的海洋,从山脚下往上,风云变幻,也许刚刚遮过阳的伞就要用来挡雨,雾气起起落落毫无章法,浓郁时有如扯不断的棉絮,把偌大的一个世界掩盖得严严实实,有的山峰像黑色的暗礁,零星点缀在云海的边缘,有的稍微雄奇些的俨然成了小小的岛屿,山顶上的寺庙悬浮在云雾里,让人神往。

蘑菇石是亿万年风雨风化而成,上下两块石头并不规整地叠加在一起,上大下小,它就以这种姿势屹立了十余亿年,沧桑游离于岩石的肌理,阡陌纵横。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人侧着头沉思,它的对面有另一块大石,壁立千仞,整齐的页岩一层层地累积在一起,像一本厚厚的书,这莫不是这个沉思的人正在研读的“天书”。

如果牵着马看风景和骑着马看到的风景感觉必然是不同的。除了亲自用双脚丈量天梯,也可以坐索道到鱼坳下,再步行至万宝岩,6300级台阶的地方,在这里最适合观云看日出。

看山非山,不是为了登临而登临,梵净山大处彰显豪放磅礴,细致处飘逸俊朗,梵净山许多景观,庙宇、一树一石一峰都蕴涵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赋予了梵净山神秘的气息和卓而不群的气质。作者:鹰瞳世界

游梵净山的散文3

梵净山是本次贵州行的压轴景点,也是最令人期待的景点。

梵净山和张家界同属于武陵山脉,张家界早已扬名天下,后来又因《阿凡达》取景、翼飞天门洞等事件,这些年一直在反复吸引着公众眼球,收割着网民“流量”。行内行话,看山要去张家界,汗颜的是,张家界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虽然一直在反复撩动着我驿动的心,但遗憾的是,我一直没能去张家界。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是黄河以南最早从海下长出的陆地。号称佛教第五大名山,虽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弥勒道场的地位及影响,并无太大争议。辟支佛在梵净山修行时期就有“古佛道场”之谓;净土宗传入梵净山后,弥勒道场建立;明万历年间,钦命僧妙玄重开梵净山,把临济宗带到弥勒净土道场,使梵净山禅净双修盛极一时。古有“天下不平,弥勒出世”之说,各地与弥勒因缘甚深,弥勒道场故不止一个,梵净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的称呼,可见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地位之高。

宁静以致远,深山藏古寺,名山大川,好像多是佛道共处。稍微研究一下梵净山区域的历史,能够发现其山的宗教传说和史实记载,以及曾有的寺院、庙宇其实非常之多。再加上,唯有梵净山才有的“地球独生子”等珍稀动植物,和红云金顶、蘑菇石等神秘的自然景观,梵净山的热度,无论国内国外,这些年一直擢升。

所以,我憧憬梵净山,一者是憧憬堪比张家界的美景,二者是想检验一下自己前年足跟骨折后,是否还具有攀登山峰的能力。至于梵净山的道场,我倒是有些敬而远之,无他,觉得自己修行不到,佛理不通。

所以,这次贵州行,我格外关注的是梵净山的天气,遗憾的是,天气预报在10月1日看是小雨,而且一直预报是小雨。登山前夜,淅淅沥沥的小雨仍在下个不停。早晨起来,又看了看天气预报,不仅小雨依旧,竟然还有大雾降临!

赶往景区的途中,我甚至抱有景区因大雾关闭的念头,我心里明白,这么个恼人的天气,即使爬上去,所见的真会是一片纯粹的空灵世界。

但景区在如此天气下,依旧开放,而且游客仍然不少,既有远道而至,更有毗邻结伴而行。同团之人,几乎都默默接受了天公不作美的现实,三三两两,赶到了景区游览车候车点。

车行山中,窗外雨潺潺,山涧更湍急,不时见白如练、矫如龙的水流飞下,更显山之静谧。两旁山石陡峭,如刀劈斧削,岩藤磴蔓,缠绕其间,偶见裸在外面似虬的树根,更添几分沧桑。山路曲折,蜿蜒而上,有多处倒U型的急弯,会车时,一车需停车避让。车行不远,过龙泉寺,据说里面供奉的是观世音,外面却有一尊硕大的弥勒佛端坐。

20分钟左右,下车转缆车。雨越下越大,缆车在高空索道上慢慢上行,窗外,已是雾茫茫的一片。行前,老妈已提出她恐高、心脏不好,又胆怯走湿滑的山路,商定在上索道处,等我和老爸下山返程碰面。谁知,下缆车上登山木阶梯,没走多远,老爸说他心跳加速,就原路返回,去找老妈去了。

行前,我对自己也没底,又查又问,得知索道出口处到蘑菇石,据说有2800个台阶,六七十层楼高。泰山十八盘,大概也是这么个距离,但攀登十八盘,毕竟是10多年前的事。

旅行包里装了些食物和水(老爸回去时,我忘记让他分走一些),一路无景,前后皆人,听不到鸟鸣,看不见兽没,听着雨打叶草声,却没有吟啸徐行的兴致,一步一步,忐忑得向着蘑菇石,进发。

未几,我撵上了同团团友,两个、四个、六个,此时,心踏实下来。现在想想,刚出索道登山时的心跳急促,是自然的反应,毕竟已处于2000多米的高度。

基本没消耗多少气力,就到达了蘑菇石。此时,风急雨骤,眼镜已经模糊。蘑菇石周围有好几个巨石,相伴矗立,相貌有所类似,我以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蘑菇石(其实不是),掏出手机,随便拍了几张,遂打算一鼓作气,登顶红云金顶,尽管目之所至,仍是茫茫一片,远山近峰皆不见。幸好,此时,同团的一对夫妻赶到,相互拍照留念,我才发现,我开始拍的不是蘑菇石。

决定攀登红云金顶前,尚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也许,今天登山的游客中会有一人,造化修行,感动上苍,一会雨停云散?正是抱着这个执念,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开始第二次进发。

但奇迹没有出现,一路上,雨更紧,山风更烈,路也逐渐窄仄险峻异常。这时,我只清楚,无论心里是否有敬畏,但足底一定要有敬畏,手要抓实两旁的铁索或栏杆,否则,真有可能舍身于此敬天地了。前面大概是一个搞团建的年轻团队,充满着活力,一路呼啸唱着歌。正是他们的勇敢,鼓励着我,不知不觉、或者说,稀里糊涂地,经观音洞,不知啥时登顶,也不知啥时过天桥,从弥勒殿和释迦殿,擦肩而过。等到一路向下、遇到同团的另一对夫妇时,我才意识到,我已经从红云金顶下来了!

也许,我们一直生活在迷雾中,向往着佛道的修行之地。但无论你见与不见,佛就在那里,道就在那里,红云金顶就在那里,风景就在那里。这次,至少我的心,已经到了,无论我看见了什么。

想到这里,我加快了步伐,匆匆穿过普渡广场,经过承恩寺,在净水谭汉白玉观音坐像前默念片刻,后给老妈打了电话,报平安。至下索道处,看到老两口挂念的面容,眼睛突然有些酸涩。

在下索道的缆车上,我记得,我真的见到了不远处山上的光环,也许,那就是佛光。作者:楚剑吴钩

游梵净山的散文4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具有“武陵第一峰”的美誉。它巍峨雄伟,聚集了石、树、云、风的极致景观。在它500多平方千米的净土上,群峰耸峙,莽林幽壑,云海变幻,气象万千。梵净山又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早在明代以前,便被开辟成为了古佛道场,因此,它的名字和故事一直在南国久久流传。

梵净山的山体核心有三大顶峰,分别是老金顶、新金顶、凤凰山,其中凤凰山最高,海拔为2570米。但梵净山最美的地方,却在老金顶。站在山顶之上,极目远眺,武陵山脉雄奇俊秀的面貌一览无余,其间白云缥缈,浓密处犹如堆积的新絮,稀薄处犹如西施浣洗的轻纱,在山风中奔腾汹涌。

峰回路转,沿着老金顶的石阶向南,一条如牛尾般细长的小河便横在眼前。在这条小河的源头处,耸立着一座海拔1748.2米,如剑劈斧砍的石山,远远望去,俨然一巨人正在仰望,相传此石为太子所化,故称“太子石”。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一位皇妃一心向佛,来此山修行。正当皇妃修身成功、将身成佛的时候,她的儿子小皇子却因思念母亲,悄悄溜出皇宫,历经艰难险阻到达这里。佛祖担心皇子阻碍母亲成佛,便用定身法,将小皇子定在了牛尾河谷里,并在他头顶上栽了一棵菩提树。

因为菩提是梵净山的镇山之宝,佛祖曾在此树下修身成佛,片片叶上都有一尊佛祖像,小皇子便不再长高,天长日久,便化为石……此情此景,谁能不为小皇子的遭遇而叹息呢?或许就连金顶上的“飞仙桥”亦在感慨吧,成佛成仙和母子团聚到底哪个才是解脱,才是真正的获得幸福呢?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由于皇妃修行成佛,如今的梵净山上香烟缭绕,寺庙殿堂星罗棋布,释佛殿、弥勒殿前每日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或许这也是人们的矛盾吧,一面希望脱离苦海,得到神佛庇佑,一面却有割舍不断的亲情。然而,也正是因为人生有了这样的牵挂与矛盾,人们才生活得如此完整吧……作者:小袁不一样